当前位置:
首页
> 电教研究 > 课题研究
79平阴县龙山小学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亮点与2018年工作要点平阴第二批试点
发布日期:2018-04-16 浏览次数: 字体:[ ]

79平阴县龙山小学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亮点与2018年工作要点平阴第二批试点

平阴县龙山小学教育信息化

2017年工作亮点及2018年工作要点

一、2017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亮点

(一)完善条件,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1.基础设施日益完备。一是全校所有教室多媒体设备更新为触摸一体机,组织触摸一体机使用培训,帮助老师们熟练掌握一体机的操作规程,能处理常见故障。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在EN软件支持的状态下,打开文件,这样会极大的方便老师随时“圈点批画”重点、要点、难点,方便学生及时发现掌握一节课的学习精髓。二是对学校1、2号楼的网络进行了重新布线,增添了防火墙等先进网络设备,为实现“万兆入口,千兆到桌面”打下基础。

2.网络软件广泛应用。西沃一体机应用软件,office办公软件、电子图书软件已成功推广应用,直播一体机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等系统,已推广到相关工作岗位,提高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3.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大力推行维修单申报、技术人员一周工作日内及时上门提供技术支持,后勤及时购置新设备的方式,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有效保障。录播直播技术人员不断向有经验的同行领导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用好录播设备的能力,在服务于各项教学研讨活动的同时,使录播技术和服务水平逐步提升。

(二)应用驱动,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1.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是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PPT课件提高制作及一体机的操作使用;二是录播设备的使用和调试培训,将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平时的使用情况、检测的成绩,纳入对教师的工作常规检查之中。通过培训与检测,全面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是积极落实上级各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学层面的学习。教师们认真参与各种网络研讨、现场观摩和暑期远程研修活动,及时评课,认真写观课报告,一线教师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执行力普遍提升。

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组织管理人员、专任教师、技术人员,围绕办公平台的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等内容,分级分层开展培训。学校搭建研讨平台,让课堂上教师们能否主动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让图文并茂的画面,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成为课堂评价的一个指标。通过公开课、研讨课、“三三式”主题校本教研、“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通过这些活动,全校有 40 多名的教师参与,晒课50 多节,初步形成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也不断提高。

3.信息化应用初显成效。一是扩大了影响力。借助录播教室,学校承办了龙山小学、少岱小学、刁山坡小学、洪范分校四所学校的“一师一优课”的录制、县教研室“课堂教学研讨+网络教研” 等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提高了教育质量。学校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水平,组织教师们及时总结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认真撰写电教论文,做好电教论文及多媒体课件的送评工作。在各种教研中活动中学校教师使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成果。

(三)落实好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认真上好四、五、六年级各班的信息技术课等,师生及时利用中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平台进行详细的记录,学生上机记载进一步完善。每学期都会开展四、五、六年级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提高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落实。

二、2018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1.继续加强信息化硬件更新力度

计划对学校3号楼进行网络布线,并新增网络管理设备,为全校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并将计算机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改善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环境,提高其水平。

2.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每学期坚持进行初、中、末三次定期检查班级、办公室电教设备的安全、卫生及设备的使用情况。借用“中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初步尝试使用网络电教设备维修申请制度,做到维修及时,全力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学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通过手机微信、QQ群等分别建立微信公众号、班级交流群,使师生、生生之间能够有效地互动。发布学校信息、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教师研究成果、进行校际交流与对外宣传。

4.教学科研网络化,有效提高教研实效

一是全校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将各类教学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推送至教师QQ群空间,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利用录播教室进行网络教研活动,本学期开展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大型教科活动在录播教室举行,全程实录,并对活动全程进行全校现场直播。并将直播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共享于QQ群相册,通过在线观看视频,进行评课。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效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大力推进移动直播一体机的使用。本学期开展的六一文艺汇演、家长会等各项大型活动均采用校内直播,为“校园电视台”的建立奠定基础。

5.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

资源是教育信息化重要部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在资源建设上,以学校的录播室服务器为主体,结合QQ群相册中的二维码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学校的各学科教学资源。推进“微课”资源建设。把“微课”积极应用于课堂教学;鼓励每位教师围绕课程知识点,开展微课制作,每学期进行“微课”先进个人评比。

6.以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切入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各种教学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和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拟在举行一体机使用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的基础上增设微视频制作培训。

7.以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为抓手,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开展“Sratch趣味编程”和“电脑绘画”社团活动,积极参加县、市以上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竞赛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组织学校善于钻研、创新教学、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组建创客教师团队,成立 “创客联盟”,装备 “创客空间”,为每一个孩子“从小玩起、从新做起”搭建多维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

8. 健全规章制度,使电教管理有章可循

抓好制度建设是适应现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下年度,我们拟把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有效的整理,生成各种规章制度。如《网络中心维护管理制度》、《多媒体室管理与使用制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评价制度》、《触摸一体机使用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与应用,大大提高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