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济南市历城区小辛小学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亮点与2018年工作要点历城第二批试点
2017年度历城区小辛小学信息化应用工作亮点
本年度,学校信息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以及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 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学校围绕数字校园进行了重点建设。我们以微课为支点,进行了我们的融合教学探索之路。现在全校教师上至即将退休的退休教师,下至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进教师,都在进行微课和教育教学的融合研究。
2017年学校制作微课60余例。并鼓励学校多名教师参加了济南市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评选活动。我校的许莉莉、李怡琴两位教师在小学组课件类评选中获奖;王芳和裴珊珊两位教师在小学组微课类评选中获奖。
二、建立学校网站,完善校园网建设。
本学年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完善了校园网的建设,充分挖掘校园网的功能。调动各部门各教研组和个备课组参与校园网建设,使校园网在学校管理,教师业务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学校已经无线全覆盖。
三、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我校组织了多次信息技术培训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历城区信息技术培训。2017年分批次对学校老师进行了万校云平台培训、录播系统使用培训、希沃助手使用培训等多个信息化应用软件的校内培训。2017年组织教师录制了40余节课例,并鼓励老师参加优质大赛。同时,学校还以五六年级为试点进行iPad教学实验。
四、深入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助力教学改革。
我们小辛小学课题组,积极投身于历城区十一五重大课题《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探寻在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学习方式的开发与应用策略,验证信息化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行性,同时通过专家引领、课题研究使我们在“信息化学校”建设中少走弯路。
我们坚信:教育信息化的课堂,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助力我们的教学改革,一定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
2018年度历城区小辛小学信息化工作要点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大学校数字化园应用平台建设力度,提高我校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本学年,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工作我校计划实现全校无线网络覆盖,主控室建设完毕,智慧课堂完成升级换代。并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我校“信息化学校”的建设。
一、加强设备建设,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1、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各项设备能正常运转。
2、让教师能积极的参与各项电教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3、增加电教软件的投入,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作用,提升电化教学的普遍度。
二、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加强组织培训,通过“任务驱动—全员培训—骨干带头—持续提高”的培训方式,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基本技能及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方式等专题培训,提高信息素养。
结合校本研训工作且把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校本培训放在首位,通过培训,使教师熟练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制作课件,不断丰富教育资源。用微课锲入,树立教师、学生、家长新型学习方式,重新认识我们的“信息化课堂”。用翻转课堂重新架构我们的课堂,打造我们的信息化课堂。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教师发展,学校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准备借助两个平台:全国微课大赛和全国电教课大赛。在历练教师,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师队伍的同时,紧跟信息化发展大潮,同时借助“信息化课堂”的发展驱动“信息化学校”的发展。
三、 加强团队建设
我们学校计划从三个团队入手,它们是管理团队、教研团队、学生团队。搭建不仅有相应的人员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管理机制等,各个工作团队还制定了细致的实施计划。团队就某些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积少成多、集沙成塔,由点到面,渐连成线。 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营造信息化的“云学校”。
四、教育教学和信息化融合的区级重大课题引领教学发展。
继续投身于历城区十一五重大课题《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探寻在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学习方式的开发与应用策略,验证信息化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行性,同时通过专家引领、课题研究使我们在“信息化学校”建设中少走弯路。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教师远程培训等,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期待学校信息化建设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