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教研究 > 课题研究
38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亮点与2018年工作要点直属省示范单位
发布日期:2018-04-16 浏览次数: 字体:[ ]

38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亮点与2018年工作要点直属省示范单位

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7-12-04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济南师范学校、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和济南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成立的,是山东唯一的一所以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为特色的专科学校。

信息化不是手段是理念,不是局部是全面,不是“外挂”是内核,不是建设是融合。2017年我校通过信息化试点验收,成为山东省首批信息化试点单位。

一、目标、任务与成效

(一)主要任务

截止到2017年底,完成了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集成应用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数字化学习条件等工作。主要成效有:

1.设施条件明显完善。网络带宽超过10G、计算资源物理机33台、超过50台虚拟机、服务器CPU总数达132核,内存 1056 GB。存储空间68T和网络安全设施都有大幅度提升。

2.数字化校园平台聚合效应初步显现。新增业务应用系统12项,总数达到17项,数字化校园平台整合集成了其中13项。

3.信息化教学更加普及。信息化教学条件完备,探索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移动教学等教育模式改革。

4.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学校日常管理和服务更加规范,质量、效率和效益普遍提高。


二、完善网络设施条件

长清主校区校园网出口带宽由150M 提高至超过10G,实现了校园无线网全覆盖。

服务器和存储空间大量增加,开始设计规划云数据中心。

部署了防火墙、链路负载均衡、WAF和网页防篡改系统等网络安全设施。

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制定了统一的信息数据标准和规范,完成了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共享数据中心等三大平台建设,实现各应用系统的用户和数据共享和联动。

三、助力人才培养改革

(一)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187个教室全部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新建10个信息化职业教育实训室,远程视讯教学系统分布在4地、8个终端节点,可以把真实的教学场景融入本地课堂。建成创客中心,在校友创办的艾克瑞特学校支持下开展3D打印、机器人、开源编程等培训。

(二)新建优质教学资源。新建5座全功能自动录播教室、非线编4套、便携式录编一体机、3D虚拟现实演录播系统。组建了专业专职的资源建设队伍,录制视频课程1000余节、微课500余个,建成有12T的学前教育校本资源库

(三)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自建在线课程10门、引入通识课12门。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已上线运行。在省首次职教精品资源共享课遴选中,我校申报的5门全部通过。

(四)试建互联网+课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面向6个班的在校生和两个附属幼儿园教师,成功开展了周期为一年的SPOC混合式教学试点。在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四个月的“成建制”顶岗支教期间,探索8门课的远程教学与实习指导。

四、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一)以OA协同办公系统为抓手提升管理水平。设立OA在线办事流程18项,平均每月通过OA发布通知公告77条,用户登录3712人次、平台操作7956条。利用企业号建设的微信移动校园实现了移动办公,利用站群管理系统架构起学校新网站群。有了科研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全过程透明化管理,校长可以将科研经费等10项审批签字,实现扁平化管理授权给有关部门负责人。

(二)用信息技术提高办学资源管理效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已搭建;图书馆电子资源更加丰富;后勤系统实现了网上报修、资产管理和能源管理;校园安全形成了校园监控、门禁和自动消防系统为即时、全覆盖的信息来源。

五、发挥优势服务社会

济南市承担了“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我校承办的全民学习服务中心成为关键支撑点。该项目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和济南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力图打造O2O式全民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线上建设学习平台——泉城学习网,线下建设社区学习中心——泉学e站。

每年举办两期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举办泉学银发电脑班23期,免费培训900余位老年人。我校建设了济南市学前教育网已成为集行业资讯、在线学习、幼教师资资源库、幼儿园推荐为一体的本地化幼教资讯中心。设在我校的济南市教师教育中心组织13.5万人次的教师网络远程研修和“互联网+”培训。

六、推进与保障措施

(一)搭建机制框架。在书记、校长双组长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每学期召开两次信息化会议,编制了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出台了11项专门文件。

(二)开展专项研究。借助“外脑”,成立了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网络教育工作室,学校设立信息化专项课题,资助经费27万元,近三年立项省社科规划重点等信息化课题15项。

(三)确保经费投入。近三年学校累计投资2116万元,市教育局资助试点250万元,引进企业投资1210万元。

(四)组织专题培训。派出160余人次参加信息化培训,校内培训1200余人次。

七、特色与创新

我们采取“两站突破,三新引领”的策略,用信息化打开终身学习新局面,激发网络学习新浪潮,服务教师教育新发展。

(一)泉学e站打开终身学习新局面

“线上学习+线下支持”的新型数字化社区教育模式,实现了百姓学习百姓教、泉城学习全城学。完成泉城学习网云平台升级,新增12万分钟视频课程,累计有效在线学习超过970万人次。建成一站式、多功能、标准化、开放式的数字化市民学习中心——泉学e站177所,直接服务居民120余万人次,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13个“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之一。来自全国70余城市的600余名同行专程前来参观学习。

(二)师道e站激发网络学习新浪潮

师范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质,会通过学生传递影响他们的学生。所以,我们在教师发展中心设立“师道e站”,作为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发展和推进平台。建设了设施先进、温馨舒适的教师服务场所,坚持双周一次举办教育技术沙龙。为每门网络教学课程安排一名专业人员提供“贴身式”技术支持。完善的网络教学设施、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探索、崭新的教学技术尝试,都为小学和幼儿园未来的课堂发展新趋势做出预判和预备。

八、2018年的努力方向

     信息化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三年试点期间,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跨越式发展,教学信息化和资源建设成果显著,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信息化引领社会服务更成为学校的特色、亮点,圆满的完成了建设任务。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学校的技术队伍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还不适应,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发展还不平衡,网络安全措施还比较薄弱,这些不足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2018年学校将启动信息化二期工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完成各种应用的深度融合,以教学诊断与改进平台统领教学与管理两个领域的整合,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筹建山东省学前教育大数据中心。在今年的学校预算中列支专项经费450万,计划争取上级支持和企业、社会投入不少于1500万元资金,确保二期工程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