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教研究 > 研究交流
济南第三十四中学探索智慧课堂
与“三段六学”教学模式深度融合取得实效
发布日期:2023-02-22 浏览次数: 字体:[ ]

     减负不减质,减负更优质”已成为当下社会、学校、家庭所聚焦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考验着每一所学校的教育定力和教育智慧。面对严峻的考验,济南第三十四中学立足学校实际,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结合“着眼终身学,帮助个性学,引导自主学,促成全体学”的教学理念,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教学情境,探索“信息化赋能减负提质”的新路径,逐渐促进并不断完善智慧课堂与“三段六学”教学模式深度融合,在三个年级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取得初步的实效。

一、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资源优势,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新环境

    近年来,济南第三十四中学及时抓住济南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机会,以《济南市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为指导,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开展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先后建成满足一个年级需要的十间智慧教室,近五百名师生人手一台终端,形成“PC备课-智慧电子屏展示—pad终端互动的交互式电子教学情境;其他两个年级实现网络全覆盖,各教室配备智慧大屏,结合人人通、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学网、极课大数据等软硬件设施,便于资源利用、师生互动、数据采集分析。三个年级都逐步形成了满足师生新型教与学需要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二、基于教学环境的改变,积极开展新型课堂模式的探索,构建教学新模式

    在交互式电子教学情境下,课前教学资源分享、课中师生云端互动、课后基础落实、学情反馈更加便捷和精准,基于此,济南三十四中在原有自主、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框架下,进一步探索升级为三段六学模式,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六学即自主预学、自主研学、探究合学、疑难帮学、自主补学、互助扶学,利用信息化措施将三段六学有机衔接,形成学习闭环。课前教师利用pad智慧教学系统推送预学资源和预学检测,检测数据反馈给教师后,结合学情在课上开展多形式的学习;在授课结束后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数据,指导学生在课下开展自主补学和互助扶学,并且可再次通过系统,定向发送微课或其他学习资料,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从而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

    三、促进数据深度赋能,精准分析学情,开辟评价新路径

在教与学过程中,注重利用智慧课堂系统、人人通、智学网、极课大数据系统,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包括学生作业情况、知识检测情况、师生互动情况、资源利用情况等。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学情,从而在学校层面以学情诊断评价教师教,教师层面以学情诊断调整学生学,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增强教师集备及个人备课针对性,优化设计教案、学历案、作业,提高资源分享、知识讲评、课后辅导、学生自学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四、创新延伸,探索“三段六学”线上教学模式,形成“腾讯会议+智慧课堂”的特色模式

线上教学期间,针对师生隔空交流不便,不能很好掌握学生学情的问题,在使用腾讯课堂的基础上,推广使用腾讯会议,实现面对面授课,实现快捷高效的师生沟通,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针对如何促进学生基础落实,如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将智慧课堂与腾讯会议(课堂)融合。云端课堂上,老师们利用智慧课堂将课堂检测转发到学生PAD终端,学生完成检测后,即时反馈到老师智慧课堂终端,从而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更加精准实施教学;针对练习作业问题,精选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通过PAD推送给学生,点对点关注到学生完成情况,即时批改。通过系统数据分析,了解每个学生掌握情况,为下节课精准教学提供数据支撑。

五、多措并举,创新管理机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新路径

为更好地探索和推进三段六学教学模式,济南三十四中注重顶层设计,推动信息技术与该模式的四大融合,一是与项目化运作相融合,专人负责,协调推进,成立以教务处主任、PAD应用年级主任为组长的智慧教学项目组,遴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道法等9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为成员,开展模式探索与实践;二是与常态课堂教学改革相融合,通过开展示范课、听评课、研讨会、培训会、微视频微培训等活动,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做法,互相借鉴,同向共进;三是与学科相融合,发挥教师集体智慧,逐步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特色,保持模式的活力;四是与教师信息化能力和素养提升相融合,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和素养是制约三段六学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济南三十四中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为抓手,通过开展一系列可自主选择的、分层分类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数字化转型,为三段六学教学模式实施奠定信息化基础。

    在该模式下,一是教师在课前精准掌握学情,充分准备后进行授课,教师教的更具方向性和目标性,精准施教,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课后能够精准分层辅导学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了师生互动效果、重塑了课堂教学流程、改善了课堂生态;二是充分发挥智慧教学作用,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课前有针对性预学,避免盲目学习,课中学习内容及形式丰富,提升课堂学习兴趣,课后系统定向分享的资料、微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补学需要,减轻学习负担。2022年,济南三十四中55级中考和56级生地学考成绩较往年均有大幅提升,与新型教与学模式的使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师层面,在今年的全市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该校共11名教师参加活动,其中5名教师获得一等奖,6名教师获得二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后续的全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2名教师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三等奖;其中一项作品入围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2022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部分)”山东省推荐名单。

    学生层面,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在第二十三届全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评选中,该校学生荣获了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家长层面,通过“人人通”、“智学网”、“极客家长”等信息化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时在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济南三十四中也及时总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经验做法及形成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类媒体进行推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2021 12月《济南日报》专栏刊发《流程重塑教学合一、数据赋能减负提质济南第三十四中学以智慧教育为突破口推进双减落地见效》。202112月《山东商报》整版刊登《山东省济南第三十四中学:创新管理模式适应学校发展新需求》。20224,济南三十四中的线上教学经验被《济南日报》、《山东商报》等媒体报道,其中4 20日,济南日报以《云端教学,以生为本》报道济南三十四中的特色线上教学模式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