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教研究 > 研究交流
历城区第五中学:资源共享课赋能智慧课堂,加速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典型案例之13
发布日期:2024-05-06 浏览次数: 字体:[ ]

摘要: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支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搭建学校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平台为辅助,聚焦新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寻求更具创造性和更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拓展师生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渐渐成为趋势。

一、背景目的

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中提到,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随之面临着新挑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尝试开展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教学,以更好地服务于日常教学。

学校教学中的资源共享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创造和收集的教育资源共享给有需要的其他教师、学生和家长,不仅可以扩大教育资源的利用范围,降低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负担,同时也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外自主地学习和探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和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支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搭建学校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平台为辅助,聚焦新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寻求更具创造性和更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拓展师生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渐渐成为趋势。

二、实践举措

教学资源共享课建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网络、多媒体、智慧教育等平台,联系实际制作适用于五中学情的课件、教案、学案、测试题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将其系统化、规范化地整合,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也需要通过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修改,持续地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使其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学生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校的指导思想是结合具体实际,以服务教学为宗旨,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最大作用,深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评价反馈及时化,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最终使智慧教育在学校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1、软硬件支持

①对校园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全面覆盖的有线和无线校园网络。

②配备和完善多媒体教室48间,实现班班通。

③建设了校园电视台和录播教室。

④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购置了服务器来搭建校内资源共享平台。

2、对平台使用方法和使用要求进行全员培训

①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培训:学校最初大规模切实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是在线上授课时期,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大家逐渐爱上了这个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汇聚了包含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 劳育在内的优质资源,包含教学课例、视频课程、学习任务单、课后习题等多种类型,教师可根据需求自主选用,并借助智慧中小学 APP 进行资源推送、分享。学校通过集中培训、班会、家长会、线上视频会议等形式组织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的智慧教育平台培训活动。学校对教师的平台操作进行考核验收,同时鼓励教师以平台为依托积极参与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并且进行常态化应用。

②学校平台使用培训:作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补充,学校创建了校内资源共享平台,用于新的课程改革、教师的集体备课和班班通智慧教学。学校备课采用教研组集体备课-主备-复备的方式进行,并且在资源平台的组织架构中进行体现,对于平台的使用方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制定评价方案鼓励教师创建学科组优质资源。教师应坚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选择符合学科教学要求、信息化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保证课程的品质和有效性。教师建设资源共享课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涵,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果标准。同时,课程内容需要合理、清晰地设计,注重学生主题和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度思考。

3、实施措施

1)先试点后推广

学校将智慧课堂资源共享课纳入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试点班级实现常态化应用,试点后在全校进行推广,以此来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

2)明确实施要求

为更好地推进智慧课堂资源共享课顺利进行,针对试点中所涉及到的课前预习、授课(主备教案、复备教案、学案)、课堂反馈、作业等四个方面,对试点班级教师及学生设定目标与要求:

①授课前,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和学校资源平台,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预习单,开展课前预习;授课中,选择性使用课件、白板、投屏、拍照、实物展示等功能,进行讲授、提问、引导小组探究等教学内容;课后和假期,借助智慧中小学 APP,推送优质学习和作业资源,开展课后练习,发现部分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未完全掌握内容后,再次推送相关视频片段供学生自主学习。

②学科组内教师磨课、打造精品课程,交流分享,开展智慧课堂展示活动。学校每个月组织智慧大讲堂公开课,大教研,各学科轮流进行课堂展示,全校范围内集中研讨。

③评价量化

教务处对课堂中所涉及到的授课、作业、微课、资料等四个方面进行定期检查,量化反馈。

·授课使用每周不少于上课次数的3/5;

·授课中选择性使用电子课本、电子课件、白板、拍照讲解、作业讲解、课堂互动等功能;一个月内本学科开一节智慧课堂公开课;

·布置作业数每周不少于使用智慧课堂上课次数的2/3;批改作业数每周不少于布置作业的3/4;

·录制微课数每周不少于2个;教学资料分享数每周不少于2个。

三、特色亮点

在基于资源共享课的智慧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学校探索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以自主学习为方法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学学校课程资源,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资源共享建设,形成了良好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氛围,课堂教学中,以合作学习为基,以智慧课堂为生长点,将智慧课堂技术顺利融合到合作学习中,以实现“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

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在实践中探索构建了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将教师、云端、学生三条教学线索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形成了完整的智慧合作学习组。

四、应用成效与反思

智慧课堂具有数字化、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智慧课堂的应用为学校课堂教学带来了欣喜的变化,课堂教学容量、师生教法、学法得到改变。

1、信息素养的提升和观念的转变。学校自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开始就分层次、有计划地结合学科特点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逐年提升,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强,并且主动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进程。

2、解决了学校优质资源匮乏问题。近年来,学年通过各种途径虽然扩充了教育教学资源,但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仍然不足,亟需借助平台实现校际间、学校内的优质资源均衡。学校普及智慧教育平台常态化应用和校内资源平台的建设,让优质教学资源不仅为教师提供参考,也为学生自学和校外延伸学习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

3、形成了新的备课模式。学校改革以往备课模式,开展基于平台的教师集体备课,要求各学科组将平台资源纳入到备课中,探索平台资源支持的“集课、主备、复备”的备课模式,让资源融合应用常态化的同时,发挥集体智慧,实现创新应用。

4、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资源共享课的智慧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直观化,通过采用课前任务单、微课推送、视频学习、游戏闯关、随机抽取等学习方式,让师生互动快捷高效,教学结构流程变化,课堂效率更高,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5.作业方式的转变。基于资源共享课的智慧课堂的作业设置由传统的单一书面作业向电子作业、 视频作业、预习、闯关游戏等综合性作业转变,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特别是对学生的错题、学习轨迹能及时进行收集与保存,便于学生期末巩固复习。

6.评价方式的转变。基于资源共享课的智慧课堂是对学生的全程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反馈结果及时、精准。不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了随时监测评价,更对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监测和评价,既注重结果的评价,更注 重过程的评价。

7.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资源共享课的智慧课堂的教学注重向课前预习、课后自主学习延伸,学生可以自主建立讨论空间,还可以随时同任课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极大提高。

教育信息化已经到来,未来的课堂形态是多样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将会作为一-种课堂新常态存在,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重要教育发展特征, 并且具备更高的教育智慧。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总体而言是接受的,甚至是欢迎的;但是从学生反馈的数据也可发现,教学模式的变革,智慧课堂的出现,不管是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还是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课堂对教师的多任务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智慧课堂所配套的软硬件本身,也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面对信息化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做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