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转载:济南三十四中学2025年7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科学教育工作月报
发布日期:2025-08-02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教育信息化数据报送情况的通报》《济南市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施方案》以及济南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全市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的意见》要求,现将我校2025年7月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科学教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我校“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数字素养个性化提升”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2025年7月17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2025年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用典型案例名单,我校申报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数字素养个性化提升实践探索》成功入选。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我校聚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应用驱动、数据赋能”的双轮驱动策略,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体系,逐步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师数字素养个性化提升路径。通过智慧教学系统,采集教师教育教学数据和数字化技术使用数据,进行诊断分析,设计针对不同阶段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清单和各类应用指导“微培训”,实现个性化提升。构建“实践—反思—改进”的循环模式,鼓励教师在真实教学场景中实践检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反思优化,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学校通过实施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个性化提升路径,促进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老师们在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在课堂上,采用豆包人工智能体等AI工具,创设丰富有趣,更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情境;同时,老师们在课堂中积极引入智能评价系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精准分析与反馈。面向未来,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还需要不断深化探索。我校将以此次获评典型案例为动力和契机,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拓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广度与深度,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2.济南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会暨成果展示活动。7月8日,山东省济南第三十四中学成功举办济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应用驱动、数据赋能”的初中教师数字素养个性化提升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现场结题鉴定会暨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育资源建设与课题研究部石建军老师,结题鉴定专家组,部分区县教育部门、学校及市直学校领导、老师,济南三十四中在研课题组成员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伊始,学校党总支书记高冬梅致欢迎辞。她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推动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育科研模式。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共同探索教科研和数字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随后,课题主持人谢照民和课题组成员冯宗波,分别汇报了课题研究成果和研究工作开展过程。在成果汇报中,课题主持人谢照民全面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意义,重点研究的内容,深入解读了基于“应用驱动、数据赋能”的初中教师数字素养个性化提升策略的构建与实践路径,展示了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各项物化成果,并分享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反思与展望,展现出课题组对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度思考。冯宗波从课题研究背景、目的、研究概况、经验体会、存在问题与不足及下一步研究设想等方面汇报了研究工作开展情况。为展示课题研究取得的实践成效,课题组成员及部分优秀教师段静文、韩惠芳、张潇进行现场说课,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效,直观呈现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对教学优化的促进作用。鉴定专家组在听取课题组结题报告,观摩现场说课,审阅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和现场问询后,对本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基于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并且课题研究工作扎实,研究方法运用适当,完成研究的保障条件充分。同时专家组也提出了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工作,为推动区域学校教育数字化均衡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指导的建议。鉴定专家组组长、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逢庆教授代表专家组宣读鉴定意见,同意该课题通过结题鉴定。会议最后,石建军老师点评指导,对济南第三十四中学的教育科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本次鉴定结题的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也给予高度评价,强调要充分发挥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区域教育数字化均衡发展。

3.2025年1—7月学校教育信息化与科学教育工作阶段自评一,全力推进综合实施科学教育分科课程试点工作,探索科学教育创新路径。作为济南市首批科学教育引领校和综合实施科学教育分科课程试点校,采用行政保障+科研赋能的双轨机制,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制定并实施《物化生地全员参与综合实施科学教育分科课程试点工作方案》,鼓励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科老师参与“双线融合”的课堂模式和“四段式”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范式的探索实践。二是科教融合,开展科学教育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双标”联合驱动的初中科学教育融合实施路径和策略研究》的科学教育课题获批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为科学教育路径探索提供理论支撑。相关实践活动和形成的课例得到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长胡卫平教授的指导,实践做法《科学教育“融合实施”路径探索》在《人民教育》刊登,在4月17日和7月5日举行的济南市初中阶段综合实施科学教育分科课程推进会上先后进行课例展示和经验分享。三是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社团每周开展活动,在第二十六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我校在第二十六届济南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第二,探索AI赋能教育教学,注重经验交流与共享。鼓励教师主动应用AI技术,分享经验做法,探索“双核四阶”智慧教学模式。在模式探索过程中,注重交流与共享,3月12日举行“智汇课堂,慧聚交流”智慧课堂交流研讨活动,邀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市电化教育馆领导、专家,市直属学校共同体成员校领导、老师共同探讨AI赋能教育教学策略。7月8日,召开济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应用驱动、数据赋能”的初中教师数字素养个性化提升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鉴定会暨成果展示会,邀请市直属和区县学校领导老师参加活动,交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此外,今年上半年,西藏日喀则白朗县教育系统、临沂市、济阳区的兄弟学校到校参观交流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在2025年济南市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荣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一等奖数量居全市中小学首位,并有4位教师作品推荐参加山东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4月30日,济南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召开,会上宣读《关于公布2024年“项目深化年”创新创优劳动竞赛结果的通知》,我校段静文老师获劳动竞赛个人一等奖。此前,在作为该竞赛市级示范项目的2024年济南市教育教学信息化成果评选竞赛总决赛中,她获全市第一名。

4.我校积极申报第二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7月19日,学校向市电教馆报送了申报材料。近年来,学校坚持“应用为王”的理念。2020年建成26间智慧教室,为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形成“个人电脑端备课——云端存储——平板电脑端移动授课-教学一体机端展示互动”模式。利用相关平台,实现资源常态化应用,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学业评价体系。4年多来,受益学生累计2600人次覆盖班级60个,教师160余名教师备课25500余次,形成在线备课成果18940余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31550余课时等,精准教学质量大幅提升。2024年引入多款AI工具,探索新智慧课堂模式。开展课堂智慧情境微探究,校园科创主题微实践,社会基地深度课题微研究。组建多个科创社团,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学校获“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项目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相关经验获评省、市级典型案例,在多家媒体刊发。具备较强接待能力,2024年承办多场活动,接待多地考察团,区域辐射效应显著。

5.我校参加省级科学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培训活动。7月2日至4日,数据支撑与信息化部主任冯宗波参加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的山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劳动综合实践教育系列培训活动。在培训活动中,认真学习了有关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科学教育的专家报告和先进地区的经验分享,通过培训活动和优秀学校实地参观,学到了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拓宽了视野和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和科学教育的工作思路。7月21日至23日,冯宗波参加由山东省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坊活动。活动期间,与来自全省不同地市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教研员代表建立工作坊,共同探究数字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小组合作完成数字化赋能课题科研和课堂观察的两个任务。通过培训活动,深入学习了数字化赋能教研、课题科研、资源建设、课堂观察等路径,并通过现场研讨交流,碰撞新思路、新方法,用以指导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6.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教育数字化教学研究工作,推进济南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度应用,积极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常态化应用。电教组本月完成设备维修40次,对各功能教室、会议室的设备电源进行巡检,以保障假期安全使用,并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负责假期值班工作。为课题结题活动、专家来校辅导活动,以及选岗面试等考试活动做好广播及会场电教设备的调试与维保工作。与总务资产管理人员协同,完成创客教育和视频会议等信息化项目货物的验收、入库及打标签工作。本月共计录制各类活动3节次,总时长135分钟,总容量49GB。7月25日,组织老师收看济南市电教馆组织的第三期“泉涌智汇”讲堂。

7.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宣传和对外交流工作。《山东省济南第三十四中学2025年6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在济南市电化教育馆网站发布。7月8日,我校承担的《基于“应用驱动、数据赋能”的初中教师数字素养个性化提升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现场结题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各区县和兄弟学校的70多人参加了会议7月2-4日,冯宗波赴烟台参加了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山东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烟台市教育局承办的“筑基教师公益培训——山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劳动综合实践教育系列培训活动”。7月21-23日,冯宗波参加了由山东省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坊活动。7月28日,应兄弟学校济南市莱芜汶水学校的邀请,谢照民副校长在济南市莱芜汶水学校2025年教师人工智能教育专项培训会上做报告,题目是《立足课堂全场景应用,人工智能融合助推课堂教学质变》。并参加该学校承担的济南市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课题《大语言模型在中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活动。

 

2025年7月31日